現場直擊專訪
-
PC、手遊跨刀!MSI投資模擬器龍頭BlueStacks,推廣MSI專屬App Player和AI加持之Game.TV手遊電競平台
BlueStacks,想必愛玩手遊的玩家們絕對聽過這間公司,旗下的手遊模擬器BlueStacks在PC上是許多玩家會用來多開遊戲的必備工具,這家於2011年創立、70%都是研發人員的新創公司,如今已在Android模擬器市場中,達到高達55%的市占率,成為Android模擬器市場龍頭。而看準BlueStacks在手遊模擬器的市場以及日漸興起的手遊風氣,為玩家而生的MSI(微星科技)與BlueStacks合作研發推出MSI App Player至今已兩年,今(19日)宣布更進一步的合作結盟並舉行簽約儀式,除了將把原先的MSI App Player拿來和微星旗下的電競產品做更近一步整合外,也另外推廣全新的Game.TV手遊電競平台,藉由興起AI趨勢,讓機器人來幫助玩家舉辦各式錦標賽,顛覆傳統上玩家只能藉由官方舉辦大型賽事的模式,如此一來,手遊賽事的可以隨點就辦,促進手遊電競活動更加普及。 微星科技的總經理暨執行長江勝昌先生表示,MSI微星科技是電競領導品牌,除了專注在PC電競之外,也非常重視手遊玩家族群, MSI微星科技與Bluestacks的跨界結盟是針對高階手遊玩家的需求而生,就是要為玩家們打造全新手遊體驗。MSI微星科技與BlueStacks攜手開發旗下電競系列最佳化手遊模擬器MSI App Player,讓手遊玩家們直接在MSI微星科技的筆電及桌上型電腦暢玩手機遊戲,透過強大的電競硬體,手遊玩家們可以獲得更大的螢幕視野、更好的遊戲操控性以及更炫的燈光效果。 BlueStacks執行長Rosen Sharma先生也說,BlueStacks和MSI微星科技之間的合作關係已經超越技術層面。如今,MSI微星科技更是BlueStacks的投資者,雙方的合作就是建立在將手遊導入PC設備的共同願景而生。MSI微星科技是PC電競的領導品牌,通過這個合作關係,我們可以將品牌領導地位擴展到手機遊戲的領域中。 舉個目前雙方在合作上最簡單的例子,現今PC玩家的硬體配備在螢幕方面已經達到240Hz的螢幕更新率,不過在手遊上,無論是BlueStacks本身的模擬器還是一般市面上多數的智慧手機,主要都仍以60Hz為主,但藉由MSI和BlueStacks的合作,MSI App Player將可讓玩家在PC上以240Hz螢幕更新率的反應速度暢玩手遊,佔盡優勢。或者,藉由自動背光熱鍵功能可以讓遊戲場景及事件與鍵盤燈光同步,為玩家們帶來身歷其境的沉浸感。目前微星規劃每年推出兩次更新,來強化其App Player的功能。 除了MSI App Player以外,另一個今日的重點則是在BlueStacks推廣的Game.TV手遊電競平台,該平台不同於一般的影音上傳平台,是有AI加持過的!其AI機器人透過數據演算,能判斷出您的精彩畫面以進行分享。例如你在某個遊戲中手氣太好,一次連殺30人,該AI機器人就會挑出這個片段來上載到Game.TV平台,讓您的精彩畫面不會錯過。另外該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舉辦賽事,任何玩家都可以快速在Game.TV平台上建立遊戲錦標賽,同時會有AI機器人輔助運作,讓玩家們可以藉由Discord、Line等社群軟體快速整合朋友圈和選手,建立賽事房間以後,AI機器人會自動通知玩家在特定時間進入特定房間進行比賽,目前已知每天至少150場賽事舉辦! 整體來說,Game.TV的主要訴求是為了要讓遊戲的錦標賽能夠進一步達到在地化、平民化,以往大型錦標賽玩家想要參加的話,都只能報名參與官方所舉辦的電競賽事,但藉由Game.TV的幫助,任何玩家自己都可以快速號召錦標賽賽事,BlueStacks希望在2020年時,在全球能夠達到每日千場賽事的水準。 BlueStacks和MSI微星科技的電競策略結盟是電競史上嶄新的一頁,BlueStacks知名的手遊模擬器與MSI微星科技頂尖的電競PC達成全面性整合。未來,針對需要高端行動裝置或是在大銀幕上才能獲得最佳體驗的手遊大作,MSI微星科技和BlueStacks仍會繼續努力,為玩家們提供更棒的遊戲體驗。
-
VESA推出DisplayPort 2.0視訊標準可支援到8K以上、新DisplayHDR 1400與True Black 400/500認證標準即將上陣,USB4也將支援DisplayPort標準,現場直擊
隨著顯示技術的更加精進,新一代的顯示器、電視紛紛從解析度與更新率等效能提升,以及色彩飽和度也朝向畫質提升來追求更逼真的呈現,視訊規範的制定也必須跟著追上時代。這部分,VESA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在2019年間,VESA一連串推出各種新的視訊規範與認證規範。包含CES 2019期間推出的全新針對OLED與未來microLED顯示器所制定的全新HDR (高動態範圍)認證標準:DisplayHDR True Black、全新DisplayPort 2.0視訊標準讓4K/HDR/VR/AR等應用提供更高畫面更新率、並推出更嚴苛的DisplayHDR 1400標準,來讓消費者在選購新一代顯示器時,能快速辨認出產品的等級,以獲得應有的效能呈現。 有關於DisplayHDR True Black標準的詳細說明,請參考 有關於DisplayPort 2.0標準的詳細說明,請參考 有關於DisplayHDR 1400標準的詳細說明,請參考 正由於VESA協會會員中,台灣的會員數是亞洲區之首,加上每年兩度的VESA PlugFest Event (插拔大會),亞洲區幾乎都是在台灣舉辦,因此這次在插拔大會即將展開的同時,加上USB4也發表不久的同時,VESA的合規計畫經理 Jim Choate也來台介紹VESA的最新消息! 首先在VESA概述方面,Jim Choate表示當今VESA會員數達290家,可說是最高峰的狀態,而會員比例如今也是以亞洲最多。主要是因為VESA是跨產業的顯示視訊標準,涵蓋了電腦、行動裝置、頭戴式顯示、嵌入式顯示、車用顯示…等領域,都有其對應的規格標準與認證標準,同時更是開放的產業標準,各行各業紛紛加入VESA協會,讓其生產的新一代顯示器能與各式系統相容,使VESA的Display標準,如今已成為視訊標準的霸主。 在DisplayPort方面,由於規格內加入了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簡稱DP Alt Mode),並可適用於USB 3 (以及USB 4與Thunderbolt 3)的USB-C介面標準,成為PC的通用顯示器介面,讓市面上採用DisplayPort的顯示器產品,也在2019年間大幅成長。至於嵌入式DisplayPort (eDP)則是當今廣泛應用於筆電(滲透率達95%)、多款高階平板,如今更有車載電腦也導入。 至於在DisplayPort 2.0的新版規格方面,主要是資料頻寬效能增加近3倍,把DSC (顯示串流壓縮)與MST(多流傳輸)等納入必要規範,另外也把將Tunneling效能提升,並支援Panel Replay的省電功能(類似eDP的PSR, Panel Self Refresh),此外,在效能方面,DisplayPort 2.0更支援8K解析度(7680 x 4320)/60 Hz更新率/全彩4:4:4色度採樣,包括30bpp (像素位元)的HDR 10支援。在單螢幕下,無壓縮模式在搭配4 Lanes時可顯示到10K@60fps 24bpp的等級,若壓縮(DSC)模式開啟之後,更可顯示高達16K@60fps 30bpp (HDR10)的能力! 簡單來說,在效能表現方面,DisplayPort 2.0勢將成為2020年廠商主推的規格標準,加上必須通過認證,至於到市面上真正可以看到支援DisplayPort 2.0的產品,可能要到2021年才會陸續普及! 至於認證方面,以HDR認證來說,目前VESA有針對LCD顯示器推出的DisplayHDR 400/500/600/1000與最高1400的各種等級,另也有針對OLED、未來microLED等自我發光技術顯示器所推出的DisplayHDR TrueBlack 400/500認證標準,VESA在Microsoft Store也有將DisplayHDR Test的App上架,讓大眾可以自行檢測螢幕的HDR等級! 最後是USB4的方面,由於USB-C支援USB3、DisplayPort與PCIe等Tunneled Protocol (穿隧協定),因此DisplayPort在USB4上也能支援,主要是因為USB4主控端與集線器必須支援DP的Protocol Tunneling,且在DFP(downstream facing ports,下行資料流程埠)支援DP Alt Mode,以便將視訊的訊號資料輸出到USB裝置端,並將畫面呈現出來!簡單來說,由於USB4必需支援DP Alt Mode與實體層PHY匯流,此舉也將促使業界加速採納DisplayPort的技術。 以下就透過中文簡報來介紹這次的VESA最新消息,敬請欣賞! ● VESA協會概況 ● DisplayPort概況 ● VESA PlugFest大會與其他發展 ● USB4 DisplayPort的考量與要求 除了效能方面的驗證之外,有關於顯示品質部份,則有DisplayHDR的認證標準,因此只要有廠商想要生產HDR的產品,且要獲得DisplayHDR的認證標章,除了可以自行參考認證規格來進行測試之外,也可以透過送樣給Allion (百家泰)這樣的第三方認證實驗室來進行,通過認證的產品即可獲得認證Logo,並將產品列入,以讓消費者更方便選購到各種認證的產品。 為讓大家更了解認證細節,Allion(百佳泰)技術管理部經理李長宗 (右)來進行DisplayHDR產品認證的介紹。以下就來透過中文簡報來檢視其認證內容。 如今想買DisplayHDR認證的顯示器,可參考來做選擇。在這次會議中也展示了DisplayHDR認證顯示器,在播放HDR影片(或單純相片)時,如何檢視是不是開啟了HDR模式。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Bit depth是不是10 bits。一般SDR都是8:8:8 (24bpp色彩深度)的格式,而HDR則是10:10:10 (30bpp色彩深度)。因此使用者可以透過開啟多媒體檔案的細節資訊,即可辨識出來。
-
The Future is EPYC新世代高峰論壇,AMD與TSMC開7nm大絕,現場全系列伺服器直擊!
由於「資料」已成為近年來數位應用的主要核心,當企業級、雲端以及HPC客戶的伺服器運算需求也與日俱增,資料中心的巨量資料傳輸及儲存需求也不斷激增中,新一代的伺服器需求也需要有更大步的升級才是,而不是以相同奈米擠牙膏方式緩步進步來強迫企業界買單接受。而AMD最新推出的第2代EPYC處理器,以最新7nm製程技術設計,擁有最高64核心與支援PCIe 4.0的全新技術,讓伺服器市場有新的強者出現!碾壓傳統伺服器市場的整體效能與TCO (總體擁有成本)表現! 由於EPYC採用全新Chiplet架構設計,AMD表示其第2代EPYC處理器不但以其極致效能屢獲新客戶採用,更創造100項世界紀錄,創下效能新里程碑,為現代資料中心樹立新標竿。 為延續第2代EPYC處理器市場熱潮,AMD特別於11月5日(二)在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大飯店3樓舉辦「The Future is EPYC」主題演講,由AMD高階主管與合作夥伴分享AMD EPYC處理器的突破性效能與應用。現場也邀請到TSMC (台積電)嘉賓來講述其7nm製程運作,同時在會場上也有各家AMD EPYC Server的產品展示,讓與會來賓親身感受AMD所帶來的強勢效能與令人大開眼界的TCO (總體擁有成本)值。 以下就透過現場直擊,來看看這場高峰論壇的重點吧! ● 主題演講 註: SPECrate2017_int_peak = 385的數據 註: SPECrate2017_int_peak = 381的數據 ● 與台積電對話 ● EPYC的合作夥伴一同出來「贊聲」 ● 會場攤位展示
-
X570主機板產品線全到位、大板小板任你選,專訪ASUS X570系列主機板設計理念
AMD自從在今年七月推出全新7nm製程產品後,旗下包含處理器、主機板晶片和顯示晶片都成功在PC市場中開啟一片新天地,Radeon RX 5700雙顯卡系列產品甚至促使合作AIB廠商們的自製卡帶來100%以上的利潤成長,這一切都再再顯示這一波AMD新品的強勢所在。 國內主機板龍頭大廠華碩這次也因應這波熱潮,除了推出對應的自製顯示卡產品在市場上帶起另一波旋風以外,針對AMD X570主機板產品的部分,旗下電競領導品牌ROG(玩家共和國)這次也推出多款產品,尺寸規格包含最常見的ATX,到最小的Mini-ITX和Mini-DTX等等,ROG X570系列主機板產品線可說是全面到位,玩家不管是想要買大板還是小板,都可以在ROG的庇護下找到信仰。 為了讓玩家們可以更加瞭解ROG X570系列主機板的產品布局,PCDIY!也深入ROG辦公室專訪這次負責X570系列主機板的兩位產品經理以及資深RD工程師,請她們來為玩家們介紹ROG X570系列產品線的設計理念。 相信眼尖的玩家們也有注意到,正如前文所提,ROG這次針對AMD X570系列主機板的產品線布局可說是非常全面,旗下產品線包含ROG CROSSHAIR、ROG STRIX、TUF GAMING、PRIME四大產品線皆有對應產品,產品經理姚茜涵小姐也為玩家們快速整理一下四者之間的簡單差異比較,「ROG Strix」主打的是活潑的電競潮流風,在外型設計上大膽運用潮感暴棚的電馭文圖騰展現個性化需求,同時在規格層面則是以主流階級為主;「ROG Crosshair」系列產品這次包含Hero、Formula以及Impact,都已經來到第八代,主打的追求頂級效能的玩家們,產品外觀上相較於ROG Strix系列的產品則是走簡約路線,顯得外觀低調、內部高效。 而「Prime」系列則是華碩最悠久的主機板產品線,這次推出Prime X570 P和Pro兩種版本供玩家選擇,貴為華碩旗下的主流級系列產品,外型上走優雅路線,但內部同樣給頂級規格;最後則是走入門電競等級的TUF Gaming系列,除了在價格上給出高C/P值的選擇以外,在內部的用料方面也不馬虎,除了提供對應的硬體規格以外,也會更強調產品壽命和耐用程度。 先來了解ROG Strix的產品線,這次共有X570-E Gaming、X570-F Gaming以及X570-I Gaming三款可選,三者雖然在外型上的差異較小,但就規格層面來說,X570-E Gaming主機板的硬體規格會是三者之最,例如採用14+2電源功率級(POWER STAGES)供電,並且也是目前主流產品中少數同時具備支援背板8個USB3.2 10G連接埠功能的主機板。此外,也可選擇搭載Wi-Fi 6 AX200無線網路卡的版本,而X570-F Gaming在供電部分是採12+2電源功率級(POWER STAGES)高檔供電配置,雖然在USB 3.2 Gen 2連接埠的數量不像前者這麼多,但因考量部分使用者對於該連接埠需求可能沒這麼高,加上它在價格方面較優惠,會比前者還要更具競爭力。話雖如此,其實兩者之間在用料品質上的差異並不大,ROG都同樣給出高規用料伺候。 文走至此,想必玩家們已經了解X570-E Gaming和X570-F Gaming兩款主機板間的差異點所在,那麼X570-I Gaming所指的又是什麼呢?這就要提到小主機板的市場了。 針對小主機板市場,玩家們其實在購買小主機板時,除了追求體積小巧的PC系統以外,對於效能的表現也比以往還要更高,因此,針對這次針對小板的玩家市場,ROG也推出Mini-DTX和Mini-ITX尺寸規格的兩款主機板,並且用上極致的細心,為的就是要讓玩家們即便是買小主機板,也能有大大的效能滿足。 產品經理姚茜涵小姐說,傳統上玩家們如果要購買體積小的PC主機的話,首先都會想到要買Mini-ITX尺寸規格的主機板,ROG Strix X570-I Gaming便是主攻Mini-ITX這個市場,但玩家們對於小主機板又會有所疑慮,認為其效能無法滿足、或是可用的規格和彈性不夠,這點玩家大可不必擔心,ROG早幫您想好,在ROG Strix X570-I Gaming主機板上用上了極致的硬體規格,像是支援AMD第二和最新的第三代Ryzen處理器,並且提供兩組M.2插槽和USB 3.2 Gen 2連接埠支援,最大化提高玩家的彈性使用能力。 再者,考量到ROG Strix X570-I Gaming走的是輕電競等級產品定位,相較於其他大主機板不一定提供影像輸出埠的設計來說,這次ROG Strix X570-I Gaming特別提供多元的影像輸出能力,包含一組HDMI 2.0和一組DisplayPort 1.4,光是這一點在小板的市場上就已不常見,同時也可說是ROG對於玩家需求觀察入微之處。的確,若玩家有小主機板的需求、且不想使用獨立顯示卡的話,只要一顆Ryzen G系列處理器就可以直接利用內顯晶片外接影像輸出,讓ROG Strix X570-I Gaming瞬間成為小型PC的靈魂核心,當然覺得內顯不夠力的話,也可以安裝獨立顯示卡,該主機板也提供一組PCIe 4.0 x16插槽供玩家使用,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既然要能滿足玩家在使用ROG Strix X570-I Gaming時對於高硬體規格的潛在需求,由於這次AMD的全新X570晶片同樣採用7nm製程,因此雖然在效能上有大突破,但相對的也帶來散熱上的挑戰,以往Mini-ITX小主機板往往會讓玩家覺得散熱上似乎有疑慮,這部分ROG則是已經做到能跟大板子媲美。例如ROG Strix X570-I Gaming就做了全方位的創新散熱設計,包含使用6W/mK的高品質導熱膠,以便將熱量轉移至VRM散熱器,並且加大散熱器和MOSFET之間的接觸面積,並藉由搭配的風扇提供更有效率的散熱。另外,在背板部分使用小型卻堅固的鋁合金材質,避免主機板彎折及翹曲,以確保穩壓器模組的MOSFET能直接接觸,提供不中斷的冷卻與穩定的運算溫度。同時,在整張PCB板製成的部分,則是使用到8層板的配置,可快速散發VRM周邊的熱量,以確保整體系統的穩定性,同時也為處理器帶來更大的超頻空間。最後,在M.2插槽的部分也提供難得的專屬散熱器,並且在整張主機板的處理器和機殼支援的部分,都提供多組專屬PWM/DC風扇和AIO幫浦風扇接頭,全面強化主機板本身的散熱能力,同時也再再看到ROG針對小板市場的用心。 在小主機板的尺寸選擇上,除了常見的Mini-ITX以外,其實還有Mini-DTX可選,讓玩家在選擇小主機板時,可以有更彈性的選項,而這次ROG針對這個市場也推出全新的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這也是自從先前的ASUS ROG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來,再度有冠名「Impact」的主機板,小編先前已做過,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看看,當時小編是針對自己對於該主機板的第一印象做開箱評測,不過這次產品經理們和RD也透露了更多有關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下簡稱C8I)在製作上的秘辛,更加讓人體會到ROG在這塊主機板上做的用心。 負責C8I主機板設計的產品經理張翔皓先生表示,C8I可簡單歸納出五大特色:Mini-DTX、一體式散熱、大主機板規格M.2、全鋁背板加熱管以及唯一一張小板擁有前置USB 3.2 Gen 2連接埠,相信眼尖的玩家已經可以了解到這四個特色結合之下造就的結果有多費心費力。 首先說明Mini-DTX尺寸規格,相較於前面提到的ROG Strix X570-I Gaming採用Mini-ITX尺寸,C8I在尺寸上的差異在於長度,Mini-ITX尺寸為17 x 17(cm)、Mini-DTX則是20.3 x 17(cm),這樣的差異造就了C8I在效能和硬體規格上的更高彈性使用空間,搭配適當的機殼,利用顯卡插槽下被雙槽顯卡檔住的冗餘空間,造就了C8I在效能和硬體規格上的更高彈性使用空間。同時,額外的空間也使得ROG可以將獨立的音效卡放上,這次導入了ROG備受好評的SupermeFX獨立音效卡,它除了有專屬的空間插槽以外,同時也有對應的電容設計,可大幅穩定音效,讓玩家雖然是買小板,但也擁有大板的音質表現。 針對AMD 7nm新品高效能下所帶來的高熱能,ROG在C8I上推出全新的一體式散熱設計,將最主要的MOSFET和X570晶片都放在一體式的I/O擋板下,內部是採用8+2相供電,使用TDA21472 Infineon數位供電設計,每一組可控制70安培電量。另外一旁還有多組日製10K黑金電容,穩定主機板整體的效能。同時再搭配台達電的Superflo雙風扇,藉由軸承設計,針對處理器和X570晶片的部分,都提供獨立的散熱機制,除了比單風扇的設計有更強的解熱能力以外,台達電的風扇也具備60,000小時的壽命,換算下來就是連續24小時全年無休的話,可運轉六年的超長壽命。再者,風扇本身也具備方便清潔和拆卸的設計,並且針對玩家在使用/遊戲過程中較在意的風扇噪音問題,ROG確保C8I的雙散熱風扇在運轉下可以維持35dB以下的降噪等級,大幅減少噪音所帶來的干擾。 另外,在C8I的背板上針對MOSFET的部分有提供獨立的散熱管以及全鋁背板,相較於一般常見的5~6 mm厚度導熱管,C8I在散熱方面可以有更優秀的結果。再者,8mm厚度的散熱管不只用在C8I上,其實針對這次較高階的幾款X570主機板的散熱管也同樣都是使用8mm厚度的散熱管強化散熱,以達到比友商還要更好的散熱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林秉民經理也透露,這次在C8I的設計上,光是這一片一體式的散熱設計,所需的成本和心力,都可媲美ATX主機板的等級!仔細一看確實如此,先從它的外型來說,正面上方的網狀格紋使用鑽切技術提高視覺效果,此外,隱藏在網格下的ROG信仰之眼可說是產品設計時的小彩蛋,「就算把最上方的外蓋卸下,內部的設計也很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玩家可以在安裝主機板或自製客製化主機時,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彈性客製化空間。 再者,在設計方面,光是要讓處理器的MOSFET散熱和X570晶片可以位於同一側同步散熱,這中間所需的線路走向考量和VRM配置走位,甚至任何一分的線材思路都著實煞費苦心,「Impact」所代表的即是「追求極限」,因此,要在這有限的空間內(即便Mini-DTX已經比Mini-ITX大)最大化代表ROG的追求極限和創新,設計團隊在這過程中無不費盡心思,但最終就實際測試的結果下來看,採用雙風扇和一體式散熱設計的結果,就是小板也能做到跟大板一樣,可徹底解放電腦的效能。 以往當玩家選擇小主機板時,即便會提供一組M.2插槽,但在彈性上依舊不如大主機板上來得優秀,即便現階段SSD價格已接近甜蜜點,但主機板僅具備單一M.2插槽的話,對於熱衷玩家們來說還是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鑑於此,C8I這次採用了直立式的SO-DIMM.2設計,藉由垂直扣具的輔助,可安裝兩片M.2 Type 2280的SSD,並有專屬散熱片,大幅強化了整體的使用彈性和最大化效能。 設計團隊表示,最主要一開始的初衷也是考量到玩家在SSD儲存空間使用彈性上的需求,加上當前ATX尺寸規格主機板都具備至少兩組M.2插槽,ROG為了要讓玩家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使用,可說是讓設計團隊也非常頭疼,團隊也透露其實最初也有考慮過要走PCIe插槽的設計,但這麼做不只在頻寬上會有所消耗,再者,在主機板的線路上也會佔據大半空間,別忘了這是小尺寸主機板,任何一個空間都不能浪費,因此,在諸多考量之下,最終決定走直立式SO-DIMM.2的設計。玩家們初次見到這樣的設計的話,可能會擔心是否會影響讀寫速度的問題,不過就開箱時的測試來看,其實完全不會影響,先前開箱文章便以Corsair推出的MP600 PCIe 4.0 SSD 2TB來實測,其讀寫速度依然飆破4000 MB/s大關來到近5000 MB/s的高效表現,因此玩家們完全不需要擔心SSD效能問題! 雖然是Mini-DTX尺寸的主機板,但在使用直立式SO-DIMM.2設計後,C8I具備雙M.2插槽設計,也因此讓它具備了ATX主機板的優良效能表現,進一步提高其競爭力。 最後也快速說明C8I的另一大特色,也就是具備前置USB 3.2連接埠輸出。在I/O埠配置上,總計有8組USB埠 (包含5組紅色Type-A USB 3.2 Gen 2 + 1組Type-C USB 3.2 Gen.2 + 2組藍色Type-A USB 3.2 Gen 1)。音效部分有1組SPDIF輸出和3組音效孔。網路部分在有線網路方面是搭載Intel I211-AT晶片以提供GbE RJ-45網路,再搭載Intel Wi-Fi 6 AX200無線網路晶片並藉由兩組天線可支援802.11ax的傳輸速度,並提供Bluetooth 5.0技術。另外,還提供ROG大板也有的專屬BIOS更新鈕、清除CMOS鈕、Reset鈕,以及Q-code偵錯指示燈。 而在主機板內部的線路配置方面,以往小主機板的設計上常會捨棄前置連接埠輸出的配置,即便支援也頂多提供Type-A USB,但C8I在這方面也並未因空間而妥協,同樣提供在高階主機板上才會出現的前置USB 3.2 Gen 2 Type-C,讓玩家在組裝小電競桌機時,也能享有前置面板帶來之高速USB埠的便利性。 ROG針對X570 Crosshair系列產品包含Hero、Formula以及Impact三者,都在記憶體超頻方面導入ROG獨家的Optimem III技術強化並穩定其表現,使得Crosshiar系列產品持續問鼎高效、極致的產品線信仰,值得一提的是,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甚至還是目前記憶體超頻紀錄保持者,達到6054 MHz的超高效能表現,小主機板的Mini-DTX規格能有這樣的效能表現,除了主機板本身從裡到外的優良設計以外,Optimem III的技術也功不可沒。 從這次的專訪中可以看到華碩設計團隊在針對AMD X570主機板全產品線中,從裡到外各項細節的用心和付出,最後團隊也為目前的X570產品線布局做簡單的選購心法指南,如果玩家是喜歡追求低調外型和極限性能表現的話,選擇ROG Crosshair系列準沒錯,其中可以選擇頂級的Formula、或是相對較主流的Hero,而如果是想要追求小主機板外型的玩家則是可以選擇Impact;若玩家是喜歡追求外放的外型像是ROG獨特的電馭圖騰等等,那麼可以選擇ROG Strix系列產品,包含最高規格的X570-E、或是價格相對優秀的X570-F,再者,小PC主機玩家也可選擇X570-I作為ITX/Mini-ITX主機板的核心,藉由高調活潑的外型設計,ROG Strix的客群將以年輕族群為主。 再者,如果是想要選擇優雅的外型設計,搭配高效的規格選配的話,Prime系列的兩款X570主機板會是您的最佳選擇,除了擁有華碩主機板的悠久傳統以外,也在內部的設計上下了諸多苦心;最後,若玩家想要選擇「俗擱大碗」的C/P主機板的話,則是可以購買TUF Gaming系列的主機板,除了在價格上有優勢外,堅固耐久的產品設計理念也是貫穿該系列的核心精神。 總結來說,華碩X570系列主機板全面到位的當下,不管玩家您是想要組裝高階的ATX尺寸PC主機,效能滿載提供最強和最高彈性效能輸出;抑或是想要組裝小板PC主機,但卻又不想犧牲使用彈性,那麼華碩也有對應的Mini-ITX或Mini-DTX主機板可供選擇,且這兩款小板的設計都非常用心,尤其C8I的效能與超頻能力完全能媲美大板,徹底顛覆了一般人對於小板可能效能差或散熱差的印象,讓玩家可以不用「因小失大」;最後,如果是初次進入電競領域或是想要組裝華碩信仰主機的話,入門款主機板在兼顧使用性的條件下,也默默的幫玩家提供耐用性,兼顧您的荷包。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Kingston SSD x QNAP 2020 Tech Day以高品質高效能SSD解決方案搭配新一代NAS,開創多雲應用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寬頻網路與4G行動網路的普及,讓數位應用大爆發,當每個人都在利用各式電腦或行動裝置來產生大量資料時,不僅需要更大的個人儲存裝置空間,或是大量的雲端儲存空間,來建構自己的數位資產。對於企業端來說,隨著數位化的潮流走向大數據、AI訓練等需求,搭配私有雲與公有雲的混搭應用也正在擴大部署。因此,當今不少NAS新舊用戶,也正面臨升級的需求,需要更有彈性的應用功能,以及高效能、高可靠度的儲存裝置,來因應當今的數位轉型。 NAS領導品牌的QNAP (威聯通)近年來除在NAS領域推出全新技術的產品外,更帶入多種新世代的技術與加值服務,協助企業在當今數位轉型的浪潮下,做好各式資料儲存與應用等佈局。為展示出自家一站式的產品、技術、服務,QNAP每年都會舉辦大型技術論壇,今年則是選擇在10月8日舉辦QNAP 2020 Tech Day,來介紹其最新產品、技術與服務,吸引各行各業IT管理者與有興趣的玩家參與。 在該研討會中,全球記憶體儲存領導品牌Kingston金士頓,亦展示了全系列SSD與記憶體產品,以幫助NAS用戶選購到對應的產品,讓NAS儲存與應用達到更快速、更有效率,滿足個人與企業在大容量儲存、高速存取且穩定的多重需求! QNAP今年介紹了,包括: 1. QNAP HybridMount 及VJBOD Cloud (可連結本地端與雲端資料儲存的工具)、2. FC-SAN (透過光纖儲存網路,來存取次級資料儲存以做大數據分析等應用)、3. Boxafe (連Office 365與G Suite企業版的雲端文件也能備份到NAS)與HBS 3 (企業多雲資料備份,運用「資料去重複技術」來減少儲存空間與傳輸時間)、4. QTS Cloud (雲端版NAS服務)、5. QTS Hero Edition作業系統 (新一代NAS作業系統)、6. Qmiix (實現混合物聯網,來達到整合各IoT應用的需求)、7. QGD (Guardian)系列的智能終端PoE交換器。透過上述全新技術,引路多雲世代企業數位轉型。 上述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QNAP全新的QTS Hero Edition作業系統,其採用更快更強悍的ZFS檔案系統,搭配資料去重複、資料壓縮、寫入合併等多重先進技術,來減少資料量的放大寫入,讓多人同時進行影音編輯也不會Lag。此外,ZFS在針對大量小區塊資料(如網頁資料、各式資料庫)的隨機存取時,可以透過其寫入合併的優勢,先將資料存放在記憶體與快取SSD內來進行處理,等到存取不密集時,才將資料集中一次寫回主儲存區。 此外,再加上ZFS的即時線上壓縮技術,使其在搭載QTS Hero Edition的QNAP NAS上,平均可減少將近50%的儲存空間。也因為寫入資料量與次數都減少了,便可以提升快閃儲存(如SSD)的使用壽命,因此ZFS是SSD最佳搭配的檔案系統。簡單來說,QTS Hero Edition提供:數據效率、數據保護、數據完整性、系統穩定性、應用套件整合等5大重點項目的提升!是新世代NAS的最佳作業系統。 然而搭載此QTS Hero Edition作業系統的NAS產品,為了處理Mission Critical (關鍵任務)應用所必須具備「即時反應」與「多人同時存取」的基本需求,因此必須搭配更高階的硬體產品,包含需要更多的記憶體,以及更快速、更穩定的SSD,而Kingston的全系列記憶體儲存產品皆符合上述需求,且皆通過QNAP相容性驗證(),因此能提供更可靠且穩定的相容性和品質。兩者相配可讓新一代NAS產品的效能如虎添翼! Kingston全系列SSD與記憶體產品,主要分成消費級與企業級兩大類。在記憶體產品部份,有:企業級專用的伺服器記憶體(Server Premier系列)、一般消費性桌機或筆電專用(ValueRAM系列),以及高效能電競類專用(HyperX家族)。至於在SSD產品部份,則有:消費級的A系列、KC系列、UV系列,以及企業級的DC系列。其中,Kingston。因此Kingston SSD家族不僅是NAS Ready,也是VMware Ready,值得客戶信賴。 以下就來看看Kingston在QNAP現場所展示的全系列SSD產品吧! 透過上述的簡介,可以了解不管是個人保存數位資產,或是企業邁向數位轉型之路途上,採用QNAP的全新NAP新技術與新產品,搭配Kingston的高品質記憶體、SSD產品,即可讓資料存取更穩定、更快速、更無後顧之憂,以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廠商名稱:Kingston - 金士頓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廠商名稱:QNAP - 威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41-2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前瞻多媒體科技實驗室全面啟動,技嘉科技與亞東技術學院合作無間創造雙贏,為培育電競人才鋪路
近年來電競(eSport)產業發展蓬勃,在正式納入體育項目之後,許多大專院校也積極與相關的軟硬體廠商合作,攜手建立各項產學聯盟和設立相關課程。其中新北市的亞東技術學院也於今(108)年度加入電競產學聯盟《星光計劃》,希望能夠讓學生提早與業界接軌,除了能夠大幅累積經驗外,更能讓學生在畢業之後進入社會職場,發揮人才搶手的即戰力。 為了達成產學合作攜手並進的雙贏目標,亞東技術學院也在日前和技嘉科技共同合作打造出「前瞻多媒體科技實驗室」,希望能夠將電子競技、網路遊戲設計等多媒體應用,與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AR/VR(虛擬實境/增廣實境)、未來5G超高速網路影音通訊技術等特色一同結合,並規劃成一系列跨領域學程,使得學生能夠在進入職場前就提早習得電競產業的所需相關技能,不僅讓未來就業的路途更加平順,而且具備專業技能也讓職場競爭力更有保障。 這次就讓大家隨著PCDIY!的腳步,一同前往亞東技術學院來一探前瞻多媒體科技實驗室的風貌,除了有幸能訪問到亞東技術學院校長 黃茂全教授外,也同時參與了當天的亞東盃《鐵拳7》格鬥遊戲爭霸體驗活動,Let's Go! GIGABYTE(技嘉科技)近年來可以說是十分不遺餘力的積極協助各校園電競的推廣與培育,在這次的合作中,也為亞東技術學院提供了旗下電競品牌AORUS全方位且強大的電腦硬體設備,希望能夠為學生打造一個完善的學習環境、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能全面性的激發學生的潛力。而且不僅只是硬體上的全力支援,更是配合亞東技術學院的課程需要與學生學習需求,一同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協助推廣該校通訊工程系所設立的電競跨領域課程,算是盡力做到軟、硬體上面的全力協助,這也代表了技嘉科技在這塊領域的無私付出。 很高興在活動現場中可以與亞東技術學院校長 黃茂全教授聊聊學校如何將電競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黃茂全校長表示:學校給予學生在學習上的正確觀念,電競不只是打電動,更需要培育能夠設計遊戲的英才,雖然本校的通訊工程系早已提供程式設計相關的課程給學生選擇,但整個產業環境是不停在轉變的,學校勢必要因應變化來調適教育方針以增加競爭力,這部分能夠有機會與國際知名的技嘉科技一同合作來創造更大的發展性是對學校很大的幫助,也多虧了技嘉科技在業界的龍頭聲望,讓亞東技術學院有機會能夠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去觀摩其他廠商和學校的成功案例,將看到的、聽到的去蕪存菁,化為學生的實際實力,這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環。 黃校長更進一步表示,技職學生最重要的目標是:「學到技術,找到職業」,電競產業是一個快速興起且量體十分龐大的產業,這也就創造出許多工作機會能夠讓未來畢業的學子加入。而本校的通訊工程系也將不再僅侷限於「通訊」領域,未來也將會著重於遊戲軟體方面的人才培育,畢竟比起鑽研於攻略遊戲,製作遊戲這一區塊相對會困難許多,如果要打下厚實的基礎,學生必須於在學時就努力學習如遊戲企劃、美術及程式設計等基本能力,等到未來畢業之後,除了製作電腦遊戲,還能投入手機遊戲、設計展場或博物館互動式裝置、製作動畫、會場光雕等領域去發展,將來的職場工作才能夠有更多元的選擇機會。 在上午的實驗室正式啟用典禮後,下午的熱鬧氣氛也十分濃厚,為了讓學生更直接的體驗電競帶來的實體震撼,亞東技術學院也和姊妹校豫章工商共同舉辦一場激烈的《鐵拳7》格鬥遊戲體驗賽,技嘉科技也特別邀請知名實況主貝莉莓和基隆東一同前來為活動主持並擔任賽評炒熱現場氣氛,藉由技嘉科技在這塊領域的豐富經驗,率先開啟學生對於電競領域的入門體驗。 最近大家應該可以常看到台灣各大校園不再只是為了培育電競選手而開設各式各樣的選修課程,而是認真思考未來的趨勢。畢竟電競是一個具備多面向的產業:要有玩家玩遊戲之前、就必須要有創作者設計遊戲,有了遊戲和玩家、背後更需要穩固且高速的網路通訊來即時傳遞遊戲中的精彩畫面給觀眾觀看,這是一個產業鏈,如何做到產學合作、教學相長,除了學校本身提供的多樣化課程外,透過產業端的支援與配合,更是未來打造合適人才的雙贏之路。 亞東技術學院通訊工程系這次跨足電競領域,不僅為系上多媒體組建立了富具特色的實驗室,更放眼未來將會結合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AR/VR(虛擬實境/增廣實境),和5G超高速網路影音通訊技術,開發領先業界的課程,讓學生能比其他人更早成功就業。另一方面,也藉著技嘉科技在硬體上的全面支援,提供了AORUS全方位且性能優越的各項硬體設備,順利啟用前瞻多媒體科技實驗室,技嘉科技更積極協助學校舉辦各種活動和推廣電競相關課程來達到軟硬合一的實質能力提升,相信不久之後的亞東技術學院可以培養出更多能為社會貢獻所學的職場新鮮人,也替社會注入一股新動能。 事實上技嘉科技在這領域上面已經走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僅僅只是這次的亞東技術學院合作,其實默默地也貢獻了相當多的精力與諸多學校一同為電競產業的發展而邁進,例如去年舉辦的校園電競同樂會,除了分享當季最夯的電競產品資訊,更邀請時下最受歡迎的實況主、賽事主持人與電競選手與學生分享其心路歷程等等,技嘉科技也期望未來能夠幫助更多的學子踏進電競這個領域,這也是身為科技龍頭廠商為社會奉獻與回饋的一種責任心與使命感。
-
Kingston 2019全新記憶體與SSD產品現場直擊,採用鮮明意象讓您耳目一新
市占率第一的記憶體領導廠商-Kingston (金士頓),今(24)日發表多款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應用等產品,採全新的包裝設計概念,讓消費者在選購DRAM模組或是Flash記憶體產品時,能夠選擇到適合自己需求的各類產品。正因Kingston產品的超高市占率,涵蓋了各式3C裝置(包含電腦、手機、平板、相機、行車記錄器、監視系統…等),因此該公司重新塑造其產品風格,以淺顯易懂的功能介紹,並結合生活化的應用,並符合新的政府規範以提升高品質水準,以打造「金士頓無所不在」的形象。 這次的新品分享會,主要介紹這次全新Kingston與HyperX之記憶體產品,如HyperX Fury DDR4 RGB首款具備燈效的記憶體。另在各式快閃記憶體產品線部份,包括各式隨身碟、記憶卡與SSD,也有全新的產品推出。像是在記憶卡方面,就有全新發表的Canvas Select Plus系列SD/microSD記憶卡產品,以具備更高讀寫效能,以符合新一代3C產品的需求。另在SSD產品方面,也有KC600、A2000等一般用戶或商用型的SSD產品,以及DC500R、DC500M、DC450R等企業級SSD,並通過QNAP、Synology、VMware等廠商的平台相容性驗證。讓消費者不用擔心買到不相容的產品,以提升自己的數位存取新動力! 以下就透過這次的現場直擊,來了解Kingston將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吧! ● 產品組合 ● 記憶體 ● 隨身碟 ● 記憶卡 ● SSD ● 電競系列 以上就是這次Kingston 2019新品分享會的內容,謝謝收看! 廠商名稱:Kingston - 金士頓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
大手牽小手,AMD、Thermaltake和新北市南強工商攜手並進產學合一,培育專業電競水冷改裝人才
在這個全球風靡電競的時代,專業電競玩家除了擁有強大效能的硬體配備之外,其中更有不少人專注於展現個人化風格,希望打造與眾不同的電腦主機,而各式各樣的硬體和造型改裝也因此成為潮流趨勢,畢竟效能與視覺並重也是電競的一大主軸。 新北市私立南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在今年度為了深化電競產業人才培育,並強化學生電腦改裝技能,與AMD(美商超微半導體公司)和Thermaltake(曜越科技)共同合作,完成「全臺首創」電競電腦水冷系統改裝課程,更打造專業教室硬體設備,期盼學生能夠透過硬體組裝、超頻,以及賽事規劃與執行等議題,從中學習電競業界所需的技能。並於2019/10/7上午舉辦水冷式電腦改裝產學合作記者會,趕緊一同來瞧瞧現場盛況吧! 若是提到「電競」這個字眼,一般人也許會覺得就是打電動技術很厲害,能夠參加國際間的賽事為台灣爭光之類的印象,但其實不只如此,電競產業除了必須培育遊戲選手之外,更需要的是在背後為他們處理諸多事務的專業人士。而南強工商之所以這次會與電腦業界大廠AMD以及Thermaltake共同合作,主要就是希望能夠利用水冷改裝相關的課程,培育出能夠為電競玩家打造出充滿個人化風格主機的水冷改裝達人。 相信有定期關注電腦硬體的朋友,對AMD和Thermaltake並不陌生,分別為電競玩家提供了強大的處理器和顯示晶片,以及酷冷且穩定的散熱部件、機殼、電源供應器和各類電競週邊等,兩者皆是頂尖國際電腦硬體大廠,這次將力挺南強工商,協助培育未來電競相關產業人才。 從108學年的課綱中,也導入了電競這一塊領域,如何將產學兩者合一是技職教育的新課題,技職體系能夠結合產業最新技術以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更是對投入技職體系的學生最大的助力,有鑑於此,透過強而有力的產業大廠來投入、創造產學的齊頭並行是新世代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也是這次活動的主要訴求。 活動現場中,南強工商校長 徐美鈴 對於這次產學合作表示:「對於美商超微及曜越科技這兩年來的大力相挺心懷感激,很高興能夠順利完成全台首創的電競電腦水冷系統改裝課程,讓學生有機會能夠和產業連結,學習電競業界所需要的技能。」 AMD台灣分公司總監 吳淑惠 也在活動會上做了一番勉勵:「AMD這50年來不停致力於提供電腦玩家最高效能的處理器和顯示卡,也更注重科技創新突破。AMD對於培養人才方面也相當積極,希望幫助更多想要從事電競相關產業的青年學子。也期盼全臺首創的電競電腦水冷系統改裝課程能讓學生得到產學結合的專業技術指導,充實自身專精知識和技巧,更進一步成為業界未來的精英。」 Thermaltake產品暨市場行銷協理 徐雲浩 也在現場表達看法:「對於這兩年來能夠與新北市南強工商合作深感榮幸,畢竟現在電競產業發展蓬勃,加上電腦硬體效能大幅進步,若要保持穩定高效能,相對就需要有良好的散熱配套方案,而這次也正是希望能將水冷改裝的技術納入學校的課程,不只讓學生可以提早接觸到業界所需要的專精技能,更希望他們能夠取得水冷相關的證照,在畢業後能夠順利就業或升學發展。」 AMD、Thermaltake和南強工商三方也在記者會當天積極表態願意以產學合作的模式,將專業技術傳承給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更加強產業和學術單位交流與資源共享。曜越科技將會提供水冷改裝的技術,而美商超微半導體公司則會提供自家處理器的高效超頻技巧,並且雙方都會提供各項相關資料、實作經驗和業界相關人士講演等方式給校方作為教材基準,讓學生能夠完成學程並通過認證檢核取得證書。 現場能夠看見AMD展示了自家的Ryzen3000系列處理器,誓言為南強工商資訊科的學生提供強大的硬體效能後盾,而Thermaltake方面也是不惶多讓,端出自家的電競相關周邊產品,以及專業水冷改裝部品等,強調提供學生最完善的硬體設備,能夠在課程中好好學習電腦改裝技巧。 除此之外現場也展示了多款南強學生的水冷改裝作品:「雷霆戰甲」是把電腦主機改造成大型武器發射裝備,並加上自製的紙製手槍模型與主機主題搭配。「瘋狂水族箱」是把水冷系統彎管配上燈光與造景,視覺上看起來就像真的水族箱,只是不能養金魚!「我很低調」則是利用線板與燈光效果變化,再以特殊的水冷彎管技巧展現獨特低調的個人風格。 參觀水冷改裝教室人潮踴躍,擠得水洩不通,工作台上擺滿了實作必備的工具和材料:如游標卡尺、護目鏡、隔熱手套、熱風槍、壓克力水管、水箱、冷排、主機板、處理器等諸多電腦零件,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裝事前準備相當齊全,多虧AMD和Thermaltake的情義相挺,提供如此完善的硬體設備給南強工商資訊科的同學使用,能夠使作業流程相當有效率。南強工商建立了獨立的工坊教室,活動現場中也有學生實際使用熱風槍示範彎管技巧,其操作技術相當熟練。 在這全球風靡電競的時代,各國的專業玩家除了切磋遊戲的技術和電腦的效能之外,個性化水冷改裝也是熱門話題之一,台灣在過去沒有完善相關課程的情況下,若渴望學習如何組裝水冷系統的玩家,大多只能透過閱讀外國網站原文的技術分享討論文章,進而從中研究出如何打造具有酷炫風格且強大的電競水冷主機。 但以目前藉由產業面的支持與協力,透過三方合作創造三贏的模式下,從基礎就開始奠立改裝技術的累積、同步創造產學合作的起始,這也歸功於AMD、曜越科技與南強工商三者的密切合作,能夠讓學生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即可在教室裡學習如何實作水冷改裝,營造出優良學習環境,讓想要學習電競相關知識的學生不再只有打電動、寫程式等途徑,還可透過硬體改裝、超頻、賽事規劃與執行等議題,從實作經驗中習得業界所需的專精技能,並取得業界認可的水冷專業證照與產業接軌,成就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
素描秒變照片,NVIDIA GauGAN帶領AI應用邁向可視創作應用,首席研究員現身說法
這幾年吵了很久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到底真正能幫助到人們什麼呢?除了手機喊AI、3C喊AI、汽車也要AI,就連IoT (物聯網)也要搭AI熱潮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AIoT (即AI + 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名詞,才好像不會跟這個強調AI的世界脫勾一樣。 但是仔細看看,AI到底能做些什麼?除了像是手機的自動場景判別、自動分類、甚至Google Pixel手機也導入AI軟體應用,,讓人覺得AI似乎可以在攝影上面幫上許多忙。然而AI的應用其實不只這些,雖說很多更深入的AI研究計畫與應用幾乎在實驗室內進行,透過超昂貴的AI級伺服器來進行計算與訓練,這些研究成果也不一定是普羅大眾會注意到的部份,而為讓AI的應用更多元、有趣,且實用化,NVIDIA推出了GauGAN技術,讓大家也能輕鬆運用AI所帶來的優勢,來做更有趣的事情! NVIDIA一直以來總是在消費性GPU上取得了領先的市場地位,賦予玩家們最快最棒的遊戲玩樂體驗,近年來透過GPGPU的應用以及其CUDA架構,更是在AI領域取得市場先機,獲得全世界不少研究機構與企業的青睞,成為當今AI領域的霸主之一。為讓其GPGPU產品發揮強大的運算效能,NVIDIA內部也有不少與AI領域相關的研究計畫與應用。 這次要介紹的就是NVIDIA Research於GTC 2019正式公佈的GauGAN,也就是一種只要用戶提供簡單的素描,即可產生出如照片般栩栩如生的圖畫,可以幫助創作者激發出更多的創意,亦可發揮初一般用戶有趣的構圖應用,成為可視化AI應用中,最能與生活創意結合的絕佳應用案例。 ▼ GauGAN的使用示範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U4NgVGAwg 這個GanGAN計畫,是來自NVIDIA和MIT的研究團隊所共同執行的成果,組成的團員皆是華人/韓國人,包含NVIDIA的劉洺堉(Ming-Yu Liu)、王鼎鈞(Ting-Chun Wang),以及來自 MIT 的朱俊彥(Jun-Yan Zhu)和UC Berkeley的Taesung Park等。可以參考他們的GitHub網頁: 劉洺堉 (Ming-Yu Liu)的GitHub頁面: 王鼎鈞 (Ting-Chun Wang) 的GitHub頁面: 朱俊彥 (Jun-Yan Zhu)的GitHub頁面: 박태성 (Taesung Park)的GitHub頁面: 取名為GauGAN (高竿),主要是紀念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並加上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生成對抗網路) 的字首,所形成的全新字彙,也是該應用所使用到的主要技術。 有關於更多NVIDIA GauGAN相關報導,請參考下方文章: ● ● GauGAN就如同一枝「智能畫筆」(Smart Paintbrush),透過NVIDIA在雲端資料圖所提供的GAN(生成對抗網路)的訓練結果,讓使用者只要簡單繪製幾個分割圖(Segmentation Map)並填入不同的顏色細節以顯示出該場景中各圖素的對應位置,搭配選擇不同效果濾鏡,即可自動產生出目標的專業照片級的圖片。 當然不只自然圖片,包括人臉也能隨機產生,此外該團隊還有另一項研究計畫,叫做PetSwap,可以只要輸入一個原始動物照片,就能產生出其他不同動物,但表情類似的照片,甚至可以產生動畫,讓AI應用更加有趣! 那麼GauGAN技術是如何幫助用戶產生這樣的照片(或動畫)呢?當然得先從其技術來研究,這次由,來親自講解並示範GauGAN的功能,其中也包括了主要應用原理的簡述 (這裡僅簡單做簡述而已,因為光是簡述與原理就很複雜了,有興趣深度研究者,可參考其相關Paper文件),讓讀者能大致了解該技術運用到的原理與解決方式,以讓開啟大家對於這項技術的認知與應用。 這裡講述的是GanGAN與其運用到的主要技術:SPADE (SPatially Adaptive DEnormalization,空間適應去正規化),搭配BN (Batch Normalization,批次正規化)技術的優點,讓產生出來的結果是在能夠控制的範圍,以產生出使用者所要表達的目標圖片。 以下就透過劉先生的簡報,來了解GauGAN的運作原理吧 (註:很燒腦,請斟酌服用): 以上,就是GauGAN所使用到的各種模型與深度學習網路。在圖片的大數據中,劉洺堉表示,目前NVIDIA GanGAN的雲端資料庫照片共有超過500萬張,這些皆是來自flickr或是其他有授權的圖片。而每當使用者將素描語意檔上傳並送至NVIDIA的GauGAN伺服器進行分析之後,GauGAN會從已經透過過深度學習訓練後的100萬張圖當中,挑出最符合語意的照片素材,以合成出最適合的照片組成,最後再調整色調,讓整張照片看起來沒問題之後,再回傳給使用者。 最後,提供與GauGAN與PetSwap的相關網站,讓使用者親自去體驗看看吧! ● GauGAN遊樂場: ● PetSwap遊樂場:
-
免定位器!HTC推出新一代VIVE Cosmos,視覺上更強化,讓VR更逼真且簡單
HTC自2016年推出VIVE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之後,便成為VR (Virtual Reality)領域的領導廠商,其HMD (Head-Mount Display,頭戴式顯示)產品擁有絕佳的視覺效果,搭配與Steam合作提供各式VR軟體與互動內容,帶領玩家們踏入逼真的虛擬世界裡,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娛樂新體驗! 之後,HTC持續推出新的進化版VR HMD產品,包括推出企業級VIVE Pro以及VIVE Eye,以主打商業與企業應用。最近的動作,就是推出了單機(Standalone)、一體機(All-in-One)的VIVE Focus與Five Focus Plus產品,免接電腦即可獨立使用,讓其VR產品線更加多元。 然在一般消費級的VR領域,HTC除了第一代的VIVE之外,當其他對手都紛紛祭出更好產品時,HTC有沒有新的作品呢? 有的!HTC選擇於9月12日正式發表,是新一代消費級的高階VR HMD,但這次的翻新更勝以往的產品,提供全新VR體驗。而HTC也邀請了媒體們親自體驗這款新產品,以展現出HTC在VR領域的技術創新! 首先,HTC VIVE Cosmos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不需要使用「基地台」(Base Station)或是「定位器」(Tracker)即可娛樂!這對VR玩家來說可是非常重大的改變。以往HTC VIVE在安裝與設定時,由於其採用Outside-In的定位設計,玩家必須先規劃出一個區域當作VR遊玩區,並在該區的斜對角各放兩組基地台,或是準備好定位器,讓這些裝置可以偵測到正配戴VR HMD的玩家,以便進行遊玩,這種定位方式在一開始設定時,總是比較麻煩的! 然而HTC VIVE Cosmos的定位方式,則是改成Inside-Out的定位設計,也就是玩家不需要前述的那些基地台或定位器,因為這次是透過VIVE Cosmos頭盔上的6顆VR攝影機來做定位,再搭配具有發光定位功能的全新VIVE Controller (控制器),即可隨處規劃出VR玩樂區,如此一來,整個家裡都可以是玩家的VR遊樂場! 當然HTC也表示,VIVE Cosmos也同樣相容於先前產品的Outside-in定位器系統,當然像是VIVE移動定位器這類產品同樣也能支援,能讓VR的定位更加精準。 這次HTC VIVE Cosmos的設計,採用皇冠式造型,消費者配戴時就如同皇冠加冕的方式,從頭頂戴上去,並透過後方的鬆緊旋鈕,以及固定條和魔鬼氈來固定住。透過加大的襯墊,玩家配戴起來更加舒適,可以玩更久的時間。 在畫質方面,HTC VIVE Cosmos可說是大進化,解析度提升到2880x1700,甚至比企業級VIVE Focus的2880x1600還要高一點,因此畫面更加精細。相較於上一代產品來說,這次的產品在畫質精細度上提升了88%,而清晰度也提升了40%,此外,這次Cosmos因為每個Pixel (像素)都具備RGB三原色的設計 (註:先前產品並非每個Pixel都有RGB,因此顏色飽和感比較沒那麼優),因此在色彩精準度上也比先前產品提升了183%。整體來說,HTC VIVE Cosmos在畫質上,提供更精細、毫無顆粒感的VR視覺新體驗,且不會有暈眩感(仍需視個人體質),帶領玩家親眼看到更逼真的VR虛擬世界! 至於方便度部份,這次VIVE Cosmos也直接整合了高音質立體聲耳機,讓玩家不需要額外準備耳機,而控制器方面採用類似電競風格的燈效設計,其發出的白光主要是讓VR頭盔可以定位到消費者的控制器位置,以偵測出各種體感操作。此外,這次VIVE Cosmos的頭盔具有上掀100度設計,因此玩家只要將頭盔往上掀,即可馬上從虛擬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以便接電話或是暫時去處理別的事情,而再將頭盔往下翻,即又可從現實世界秒回虛擬世界! 有關連線的方式,HTC VIVE Cosmos跟先前產品一樣,必須以有線的方式連接至電腦,因此同樣有絆線的問題。當然玩家可以另外添購VIVE無線模組,讓VR HMD以無線的方式來與電腦連接,玩起VR更不受羈絆! 至於在軟體與內容方面,HTC推出全新的VR Portal (入口軟體),叫做VIVE Reality System。其包含了VIVE Origin,為一款VR動態首頁,讓玩家進入一個配置好VR空間內,亦可自行點綴這個空間,以成為個人專屬的VR房間。 再來是VIVE Lens,則是VR軟體與內容的傳送門 (App Launcher),開啟後即可進入各式VR的應用程式、遊戲,或是VR內容(如影片、互動故事書)等等,帶領玩家進入寬敞的VR世界裡! 而在VR軟體數量方面,累計至今,在VIVEPORT軟體市集裡面的VR相關App、遊戲與影音互動內容等等,已經有超過3,000款,還在持續增加中。由於VR內容非常多,每套遊戲都買的話所費不貲,因此HTC也推出了VIVEPORT Infinity服務,只要加入這個月付419元的吃到飽專案,即可無限暢玩600款以上的App,無下載數量限制,讓玩家只要小小的花費,就能玩VR玩到爽! 值得注意的是,VIVEPORT Infinity的VR內容,不只可以支援HTC VIVE家族,就連Oculus Rift和WMR (Windows Mixed Reality)的HMD產品也能支援!當然,使用最新的HTC VIVE Cosmos則能擁有最佳的VR體驗!因此是VR吃貨的玩家們,可以考慮選擇訂閱VIVEPORT Infinity。 VR領域,就是玩家自己一個人進入自己的虛擬世界,你在裡面做什麼事外面都看不到!雖說現在VR已經支援多人連線能力,可讓VR玩家們互相看到對方,以進行遊戲合作或是互相競爭!但是VR還是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讓其可以發揮的領域更加寬廣。 而這次HTC VIVE Cosmos提供了共6組VR攝影機,使用者配戴時,也能隨時切換VR畫面與現實世界畫面,便是透過該攝影機的幫助。而HTC表示未來也支援擴展實境(XR,eXtended Reality),將現實帶入虛擬。使遊戲內容可以搭配現實世界的物件,堆砌出更加有趣的娛樂或互動方式,讓玩樂起來更加有趣且生動! 有關HTC VIVE Cosmos更多細節,請參考。
最多人點閱
- 網咖巡禮》夢想網路休閒館土城店,引進GeForce GTX 1080,網咖遊戲對戰不卡頓!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網咖巡禮》華碩ROG、NVIDIA聯手168inn,打造出亞洲第一電競旅館i hotel 中壢館!
- 網咖巡禮》吉吉網路生活館-大里店,台中市最威的49吋六核水冷桌機網咖電競館!
- 網咖巡禮》RS休閒概念館林森店引進GeForce GTX 980Ti,網咖遊戲對戰不再卡機!
- 網咖巡禮》玩咖網路微客棧,技嘉XG認證中壢複合式休閒網咖!
- 網咖巡禮》1314網路電競一館,技嘉XG認證優質網咖!
- 礁溪老爺酒店推出VR假期住房方案,微星Eyemax帶您進入老爺奇幻視界!
- 就是要挖礦!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
- 網咖巡禮》1314網路電競二館,華碩GeForce GTX 1080超狂台中市電競網咖!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獲得第PCDIY!第十二屆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最佳品牌」肯定,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